来源:雪球App,作者: 大佛聊互联网金融,(https://xueqiu.com/7641546103/200065514)
还记得2015年股权之争吗?
当年宝能用手握的70亿资金,和两个私募基金合作,通过几个通道形成嵌套,将70亿放入银行,利用银行“存二贷一”业务,从银行获得200多亿贷款,再加上万能险70亿资金,得到280亿,然后宝能购买了十七八亿股,占18%,变成万科第一大股东。
通过股权抵押融资融券等杠杆工具,将收购资金增至450亿,占2000多亿元的25%,最后获利退出,在不考虑资金成本的情况下,有人预估当年宝能获利在290-350亿。
但时间仅仅过去了也就五年的时间,宝能旗下的信托、内部“理财产品”、以及私募债已全线违约,更早在今年春节,其内部就开始传出欠薪和大幅裁员。
再看宝能母公司的融资图谱:
都已经走到这一步后,估计实控人自身能用的办法,几乎都用尽了,融资来源里面高成本的非标资金较多,连小贷公司的资金都用上了,不到最后万不得已的地步,谁会跑去违约啊,实在是挣扎不动了。
实际上,当年宝能收购的操作中,黄奇帆就点评过:
说把六种杠杆工具,即:“高息揽储、刚性兑付、资金池、资金错配、多通道叠加、多抽屉协议嵌套”通通都用上了。
而且该事件涉及违反了以下几项规定:
一是保险公司万能险占比70%以上是有问题的;
二是多通道叠加嵌套形成高杠杆融资时穿透式违规行为;
三是短期资金可以购买股票理财,但将万能险作为股权资本购买长期法人股权试图改组董事会,违反了国际资本市场规则。
当年股权之争时,还有一家地产公司趁火打劫,那就是某大,最高峰时增持万科股份至14.07%,无限接近第二大股东,后来随着深圳地铁的进入后,才勉强获微利退出。可惜现在的,日子过得比宝能还惨。
最近这两年,一是监管层要求各大金融机构收紧对地产公司的贷款,另外一个是期房预售款必须进监管专户,这两个政策对地产公司的现金流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而早在一两年前,实际上这些民营头部地产公司的负债率就比较高了,像任泽平最近回应的,早在2018年时就向某大进言过,负债率过高,要收缩自己业务,结果还在大会上被公司痛批格局不够。所谓的格局不够估计还是为了公司的融资需求,如果不搞多元化布局,因为地产板块被限制了各类贷款,搞那些新的项目还能拿到更多的贷款,以供公司续命。
不然为什么会有:
乐视先跑去造。。。。。。
随后宝能也要跑去造。。。。。。
某大也要跑去造。。。。。。
对于资金链即将断裂的企业,打着造的旗号,到处跑马圈地,忽悠补贴,忽悠拿贷款。虽然赛道选对了,但仅仅是进去讲了更美丽动听的故事。
以后还有哪家连车都没造过的企业,宣称自己要跑去造的,这类一般都是讲得美丽动听的故事。。。。。
一不小心最后就容易翻车成为事故。
现在大家再回头看当年王石不欢迎宝能系成第一大股东的四个原因
一、信用不足:王石表示自己了解宝能发家史,称宝能信用不够,会影响信用评级,提高融资成本。
二、能力不足:地产领域年销售额几十亿的宝能,能力不足以管控。
三、短债长投,风险巨大:以短期债务,进行长期股权投资,风险非常大,是不留退路的赌博。
四、华润作为大股东角色重要:华润作为大股东角色重要。华润在的发展当中,无论是在万科股权结构的稳定、业务管理还是国际化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时间是一把最好的照妖镜啊!绝大多数的赌徒,几乎都很难有好下场。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 @今日话题 @趣头条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