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阜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阜南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现就阜南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期间发展规划提出如下意见。
第一章 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开启文化强县建设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阜南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建设现代化美好阜南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们必须肩负责任,持续推进文化强县、体育强县、旅游强县,在加快建设美好阜南上贡献文化智慧、旅游业绩、体育成绩,谱写阜南新时代建设新篇章。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进程最快,质量最高,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阜南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脱贫攻坚为统领,文化惠民工程统筹推进,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化遗产保护卓有成效、文旅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产业效益向好,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增强。
文化业绩亮点纷呈。2019年10月,台家寺遗址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第八批文保单位。淮河琴书《轧狗风波》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嗨剧小戏《按规定办》荣获第二届安徽省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柳编)、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安徽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7年获得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先进集体;应急广播建设经验全省得到推广,全市现场会在阜南召开。
文化惠民工程全面落实。28个乡镇文化站,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及328个农家书屋实现全天免费开放,完善900多个文化广场,更新采购农家书屋图书40万余册,建设10个智慧图书借阅书屋,建成360平方米的城市阅读空间、600平方米的陶子河图书馆。2015年以来,阜南县文化馆举办免费开放常年艺术培训,培训、辅导社会文艺人员达30多万人次。常年有10多个社会文艺队伍(团体)如旗袍走秀、合唱队、戏曲、舞蹈、曲艺等,在馆内活动。阜南县图书馆在全县布置20台电子图书借阅机,分布在医院、超市等公共场所,每台电子图书借阅机容纳约6000册图书,每季度更新一次,进一步推动“书香阜南”建设。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十三五”时期,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2000余场、体育活动3000余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0700余场次。举办安徽省青少年轮滑锦标赛、安徽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安徽省职工拔河锦标赛、安徽省青少年排球锦标赛等省级大型赛事活动。
文旅融合势头强劲。“十三五”时期,落实“四级联建”,推进旅游景区提升工程,全县拥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个、AA级景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旅行社2家,四星级农家乐8家、三星级农家乐4家、三星级宾馆1家,旅游名村2个、旅游示范点1个。举办地城荷花节、中岗油菜花节,以节庆宣传带动旅游发展。
文化旅游市场管理有序。阜南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紧紧围绕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为目标,以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以及经营场所安全生产为重点,规范全县网吧娱乐场所经营活动,依法打击违规经营行为,整顿文化市场秩序,使我县文化市场呈现健康有序的发展景象。
第二节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考察安徽、亲临阜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落实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基本原则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体育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文化旅游骨干企业和新兴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旅游体育消费;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和繁荣发展,不断增强文化创造力和影响力,努力闯出文化旅游体育发展新路。持续推进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已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使用和优质提档。
三、主要目标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淮河文化重要体验地”。推进蒙洼庄台旅游开发,打造庄台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阜南样板”。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和配套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支持乡镇举办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化旅游活动。
精心打造特色小镇。把建设特色小镇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围绕“布局美、建筑美、生活美”,融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四位一体”,高标准建设温泉小镇、柳艺小镇、荷花小镇等。鼓励各乡镇挖掘特色,开展以乡村旅游、文化体验等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创建。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特色小镇旅游“吃、住、行、游、娱、购”要素功能。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产业支撑有力、建设人才集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布局,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基本形成普遍均等、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加快建设重点文化设施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网点,推进乡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改善设施设备,提升服务功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向社会全部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实施全民阅读行动,建设书香阜南,建设一批城市阅读空间,打造15分钟阅读圈。深化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提升工程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覆盖全县的应急广播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和送戏、送电影、送图书等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组织举办大中型赛事活动,营造全民健身浓厚氛围,推动体育强县。
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深度挖掘具有阜南特色的淮河文化,加强文化遗产的固态保护、活态传承和业态提升,建设台家寺青铜文化遗址公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培育“嗨子戏”“淮河琴书”等艺术品牌。推进文艺创作及人才培养,指导创作戏曲、作品集等本土文艺作品,积极申报文艺创作项目奖补,开展文艺人才培训。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建国家一级标准的阜南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村)综合文体服务中心,台家寺青铜文化遗址公园,县域游客服务中心及淮河公园改造升级建设项目、中岗四里湖风景区建设项目、焦陂酒文化产业园(欧阳修文化博览园)建设项目等。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扩大文化消费,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促进文化与农业、科技、信息、旅游、制造、体育等相融合,培育发展网络直播、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婚庆礼仪等新兴产业,推动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大力扶持小微文化企业,积极培育文化创客。加快建设柳木文化产业园、焦陂酒文化园等平台载体,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依托我县特色庄台文化,建设一批文化元素特征突出、产业基础较好、产业融合潜力较大的文化小镇。大力发展文化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激发文化市场活力。
第二章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基层为重点,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推动公共文化设施达标。十四五期间,按照国家标准完成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任务,在现有级别标准的基础上,申报国家一级标准的文化馆、图书馆。坚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加强对农家书屋指导,建成15分钟阅读圈,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阜南。
促进文化惠民常态化。结合“送戏进万村”“文化三进”“文化惠民月”“世界读书日”“全民健身日”等活动,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扶持民间文化艺术,把行政村每年一场文艺演出、一次体育活动,一场电影放映落在实处。
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对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录制音频、视频,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辑,申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非遗文化项目帮扶计划。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完成台家寺遗址保护规划及台家寺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工作
推进蒙洼文旅工作。构筑蒙洼旅游发展新格局。以“田园”“淮河”“湿地”为特色,努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特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支持发展农家乐、民俗客栈、采摘篱园、特色农庄、田园综合体,打造一批旅游型庄台。如西田坡、郑台子、刘郢、郎楼等。打造蒙洼百里旅游廊道品牌。实施蒙洼旅游大循环,打造田集七彩大地、地城枫柏岗、王家坝抗洪纪念馆、蒙洼庄台、中岗镇四里湖、焦陂酒文化园等旅游品牌。充分挖掘红色资源,规划郜台刘店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老渡口、王家坝抗洪纪念馆等红色旅游线路,
突出传统文化传承,聚焦挖掘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丰富王家坝精神内涵。传承好淮河琴书、嗨子戏本土非遗文化。举办民俗文化活动,注重利用农民文化节及中国传统节庆日,举办书法、美术、诗歌、戏曲及经典诵读等文化艺术展演,弘扬农耕文化,歌咏美好生活。
十四五时期,蒙洼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因地制宜建设村镇文化服务中心、健身广场、运动场等。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实施“送戏进万村”活动,保障每村一场文艺演出、一场体育活动。保障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坚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为群众借阅、健身、娱乐提供服务平台,为蒙洼地区配置体育器材、图书、广场舞音响等,为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加强广电标准化建设。按照“标准化建设、均等化提升、智慧化转型”的总体思路,立足“设施建设标准化、服务管理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化、财政保障标准化”四项基本要求,大力推进新时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重点工作,健全服务标准、完善长效机制、打响阜南品牌。十四五期间,全县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高清化、智慧化水平大幅提高,转型升级取得实质进展,让人民群众听好、看好、用好广播电视的公共文化需求得到切实满足,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让党的声音传达到千家万户。
第三章 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阜南特色旅游品牌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柳编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业规模和影响力。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发挥好文化和旅游叠加、融合的溢出效应,打造生态观光游、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康体运动游、红色游、工业游和自驾游等旅游产品。结合特色小镇建设,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名县、特色村镇和示范点。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林业花卉、工业、农业、商贸、体育、教育、健身、康养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拓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业态,延长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链条。
打造精品文旅线路。推进自然观光游、红色教育游、科普研学亲子游联动发展。
1.蒙洼旅游观光带游线
打造田集温泉度假村(七彩大地景区)——地城枫柏岗景区——王家坝闸(抗洪纪念馆)——蒙洼庄台人家(郑台孜、刘郢、西田坡)——中岗四里湖风景区——焦陂酒文化产业园、蒙洼旅游观光带游线。
2.红色教育旅游线
打造地城镇枫柏岗景区红色记忆展览馆——王家坝闸、王家坝抗洪纪念馆——郑台孜、刘郢庄台——西田坡庄台——曹集烈士陵园——刘邓大军渡淮旧址——曹台退水闸红色教育旅游线路。
3.蒙洼研学旅游线
打造以花卉、生物、湿地生态、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研学旅游线路。构建柳沟蚕桑科普中心——田集七彩大地景区——地城枫柏岗景区——王家坝湿地公园——黄岗柳编产业园。
创新提质文创产品。依托传统文化产业优势,做大做强阜南柳编产业,推动传统手工艺提升品质,加强传统工艺品的生产、设计等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开发体现精湛手工、面向大众的传统工艺品及融合非遗元素的各种衍生品,丰富传统工艺品产品体系,塑造一批阜南传统工艺品牌。构建传统工艺展销平台,举办多种传统工艺博览会和传统工艺大展,集中展示、宣传和推介具有阜南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
打造精品餐饮产业。弘扬阜南饮食文化,开发不同系列文化型传统菜品,鼓励开展“文化餐饮”申遗工作。推出一批以“醉翁宴”“淮河宴”“洪河宴”等文化为特色的主题文化餐厅,创建一批分布于城市商务区、核心景区周边的特色美食街区,打造一批融入主题演艺的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餐饮街区,提升一批夜间消费特色街区、名店, 做足做响“阜字号”“老字号”餐饮品牌。实施“阜城百味”工程, 塑造阜南美食品牌,打造一批特色小吃网红店铺。
开发特色文旅商品。研发与销售多措并举,建立“买在阜南”旅游购物服务体系。将阜南柳编、方集馓子、郜台板鸭、田集萝卜、原鹿冬桃等一批农副产品进行文创商品开发,注重旅游商品生活化应用,开发全品类旅游商品,打造伴手礼系列商品体系,构建“阜南伴手礼”商品品牌。设置一批特色文旅商品购物专区或专柜,加强在城区文旅综合体、综合交通站点、文博综合场馆、乡村旅游集聚区、文化旅游景区等区域对文旅商品的宣传推介。大力推广“阜南文旅商品”线上销售平台。
培育淮河文旅产品。系统挖掘淮河沿线历史文化、非遗民俗、遗址遗迹、湿地体验、田园休闲、乡村度假等资源,通过阜阳沿淮1号风景廊道建设, 有效串联王家坝、蒙洼湿地等重要节点,新建一批滨水自驾营地、湿地研学基地、花卉主题庄园、特色庄台民宿、休闲农业等业态产品,举办风情淮河马拉松、探访淮河自驾游、最美淮河采风游等系列淮河文化节庆节事活动,创作系列以淮河为主题的文艺精品,活化淮河文化遗产,打造淮河“IP”品牌体系,推进淮河文旅资源向优质文旅产品转化。
1.打造一条自驾游廊道:积极打造阜阳沿淮 1 号风景廊道,完善沿线旅游服务配套功能,丰富沿线旅游节点。
2.做好一个湿地研学品牌:依托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八里河自然保护区等,积极打造科普研学产品。
3.建设布局一批营地:沿淮河岸边合适区域布局帐篷营地、房车营地、集装箱营地等。
4.打造一批庄台民宿:在西田坡、郑台孜村等基础较好的庄台,发展庄台主题民宿。
第四章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促进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
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健身组织更加富有活力,健身指导更加科学,健身行为更加主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实现乡镇、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2%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1.1块,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5名,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2%。
一、主要任务
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建设15分钟健身圈,补齐群众身边健身设施短板,制定实施《阜南县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严格落实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标准,重点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等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提升全民健身设施开放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体育设施的综合服务作用。建立健全场馆运营管理机制,推进体育场馆智能化改造,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健身需求。落实好国家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政策,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优化公共体育场馆绩效管理方式。
——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建成2个体育公园、4个口袋体育公园、6个百姓健身房、健身步道不低于25公里。
——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乡镇建有1个小型室内健身中心、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
——行政村、小区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行政村、小区体育设施实现每年20%的更新率,到2023年底全县行政村、小区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改造3个学校的体育场地在节假日和非教学日100%开放。
——鼓励全县各企事业单位开放现有健身场地设施,要求节假日100%开放。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坚持把提供科学健身指导作为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服务载体,夯实数据支撑,不断提升科学健身服务水平。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
激发全民健身组织活力。优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立以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立足群众健身需求,推动运动项目协会和体育协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向社区和行政村下沉。
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大力开展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在城乡社区建设更多适应青年特点的体育设施和场所,配备适量的体育器材,方便青年就近就便开展健身运动。 鼓励和支持青年体育类社会组织发展,带动更多青年培养体育兴趣和爱好。
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全民健身助残工程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开展职工、农民、妇女、幼儿体育,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
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大力弘扬体育精神。利用安徽智慧体育平台,激励群众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乡镇、社区创建。积极推动武术、象棋、五音八卦拳、健身气功等民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交流。
加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推广,打造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品牌赛事活动,形成“一县多品”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格局。
完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按照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促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大体育观”和“大健康观”,完善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协同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联动机制。加强全民健身与文化、健康、养老、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行业融合互通,拓展服务内容、延长产业链条,丰富全民健身产品和服务供给。
——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
——完善“体卫融合”。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广集运动营养、运动处方、科学健身、伤病防护、心理调适为一体的主动健康服务模式,为不同身体状况的各类人群提供健康检测、评估、干预等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健康管理、康复理疗等各类运动康复机构,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健身服务和产品。
——推进“体旅融合”。坚持“品牌引领、融合发展”战略。以群众基础、市场前景较好的运动休闲项目为突破口,重点发展水上垂钓、蒙洼骑行等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支持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丰富赛事活动供给,打造赛事活动品牌,促进体育赛事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在王家坝镇(沿蒙洼蓄洪区)重点打造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在田集温泉度假区、阜南县现代高效循环农业产业园完善体育配套设施和功能,重点打造体育健身休闲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