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保卫新生共和国、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而进行的正义之战。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
抗美援朝战争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保卫新生共和国、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而进行的正义之战。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伟大抗美援朝战争,是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战歌,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我们通过活动课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三个育人渠道,选取了与抗美援朝精神相关的史实材料,挖掘抗美援朝精神的实质,让红色精神走进校园,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
一
在活动课中融入英雄战歌,实现精神引领
活动课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形式,我们在抗美援朝精神课程开发中,以活动课程作为先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其精神实质,以期实现“活动内容课程化,课程活动思想化”。
1. 学英雄——观看影视作品,学习英雄精神
影视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组织学生观看《上甘岭》《英雄儿女》《金刚川》《最可爱的人》等影视作品,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之后组织学生写影评,并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影评推介大赛和展览。如《上甘岭》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1964年上映的电影《英雄儿女》家喻户晓,电影主人公王成的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虽经岁月却犹在耳畔。这些影片所蕴含的思想性,使其拥有了跨越时代的不朽力量,让英雄走进学生心中。
2. 寻英雄——查阅文献资料,寻找英雄故事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抗美援朝中的战斗英雄,如拼却此身为胜利的一级英雄杨根思、舍身堵枪眼的特级英雄黄继光、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蓝天雄鹰孙生禄、奇袭“白虎团”的杨育才、血战上甘岭的孙占元。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英雄事迹,如战士们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浴血奋战,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殊死搏斗,经受挑战生命极限的考验。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抗美援朝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通过寻找英雄故事,让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从而发自内心向英雄致敬,以英雄为榜样,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3. 爱英雄——组织主题班会,捍卫英雄荣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辨明大是大非、真假黑白,在对社会假恶丑现象的批判中弘扬真善美”。基于网上出现的调侃、抹黑、诋毁、质疑人民英雄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说法与行为,如“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等,组织开展以捍卫英雄荣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和现象出发,辨明是非黑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
在思政课中融入英雄战歌,塑造精神品格
“议题式”思政课教学,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议题引导下搜集素材、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抗美援朝精神课程开发中,我们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内容,将本节课的主议题设定为“永续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围绕主议题进行教学设计和探究。
- 主议题:永续传承抗美援朝精神 -
【情境导入】
1. 播放视频: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视频录像。
2. 语言烘托: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2020年9月,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我们迎回了117位“最可爱的人”。70年前,他们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但他们再也没有踏上归国之路。70年后的今天,我们隆重迎接志愿军先烈回家,既是对英灵的敬重,更是对后人的激励。英雄虽已倒下,但他们的精神永远在指引我们!
【问题引领】
视频最后定格时,大屏幕上呈现“为什么战旗美如画”几个字。根据素材情境,围绕议题,引领学生思考和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领悟:战旗美如画,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分议题1: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情境设计】
据统计,抗美援朝战争中,总计有240万人先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9万7000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问题探究】
为取得抗美援朝胜利,我国倾尽国力,无数中华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围绕议题“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展开讨论。
【素材呈现】
1. 美国入侵朝鲜的同时,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加快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军事部署,从1950年8月27日起,美侵朝空军不断出动飞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杀伤中国人民,严重侵犯中国领土领空,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 毛泽东同志曾就抗美援朝发表过如下讲话:“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3.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人们在整理烈士黄继光的遗物时,发现了他写给母亲的信:“如果我牺牲了,亲爱的母亲,不应悲痛,要明白儿的志愿,是为了祖国的将来,为了祖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设计意图】
教师启发学生分析素材,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家卫国之战,是为国为民之战,是正义战胜黑暗、公理战胜强权、进步战胜倒退的正义之战。为理解“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做铺垫。
分议题2: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会赢?
【情境设计】
抗美援朝期间,中美两军装备相差巨大。具体比较如下:美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军准备入朝6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美军一个陆军师有10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432门,我军一个师仅有日制75毫米山炮12门。我们是一支小米加步枪的军队进入朝鲜,与一个飞机加大炮的军队抗衡。
【问题探究】
中美两军装备差距如此悬殊,最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能赢?
根据素材情境,围绕议题,我们可以按照由浅入深、从历史到现实的逻辑设计序列化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和开展探究活动:(1)抗美援朝为了谁?(2)抗美援朝的胜利依靠谁?(3)志愿军身上体现了怎样的革命精神?
【素材呈现】
1. 给学生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并出示相关材料。在两年零九个月的伟大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广大青年热烈响应祖国的召唤,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掀起了四次参军高潮,出现了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前线的动人事迹。
2.《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典片段: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干脆放下,兴奋地说:“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的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
3.上甘岭战役中,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美军投入的军事力量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战”最高水平。打扫战场的人回忆,战场上三样东西最多,一是碎石头,二是炮弹壳,三是人的骨头。
【设计意图】
伴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战歌,结合各地参军热情高涨的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会中华儿女为了捍卫祖国和民族利益奋不顾身、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见证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生发民族自豪感。
分议题3:学习抗美援朝精神有怎样的时代价值?
【情境设计】
1. 70年前,美国部署三大岛链,封锁、威慑包括新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70年后,美国仍坚持冷战思维,以贸易争端和国家安全为借口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
2. 70年前,美帝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入侵朝鲜,威胁中国安全;70年后,美国打着“人权”的幌子,公然支持“港独”“台独”等势力,企图分裂、遏制中国。
3. 70年前,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7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决不会坐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受损,决不会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侵犯和分裂祖国的神圣领土。一旦发生这样的严重情况,中国人民必将予以迎头痛击!”
【问题探究】
结合素材,围绕议题,引领学生思考和开展探究活动: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了70年,70年后的今天,我们学习抗美援朝精神有怎样的时代价值?
【设计意图】
联系历史,结合现实,为学生播放“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视频,让学生认识到虽然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国家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但保证国家安全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我们每位公民都应该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由血与火铸就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已经熔铸在中华儿女的精神血液中,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让学生深刻领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永续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维护国际道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
在课程思政中融入英雄战歌,助力精神成长
1.与劳动课融合。组织学生做抗美援朝美食——炒面,纪念那段峥嵘岁月,传承不朽革命精神。做炒面前要给学生讲讲炒面的故事:为什么炒面成为抗美援朝的军粮呢?
1950年10月末至11月初,我军第40军有7个营出现了断粮长达3天的现象。更令人痛心的是,有时候粮食即使是送到了部队前线,战士们也不一定能吃上一口饭。因为一做饭就会有炊烟,就很可能暴露目标,于是有人就想到了一种叫“炒面”的食物。
彭德怀、洪学智等司令部领导,对炒面做军粮非常满意。于是,中央下令大批量赶制炒面作为军粮,以最快速度送往前线。据记载,就连周恩来总理也在工作不忙的时候,亲自加入到炒面大军里。前线战士听说了总理亲自制作炒面的消息后,斗志更加昂扬,更加坚定了为国而战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缺油少盐的炒面,营养成分比较单一,最关键是炒面里的水分太少,长期食用之后,就导致战士们出现了上火、口舌生疮、肚子发胀的问题,我军战士由于长期只吃炒面,很多人出现了体力下降和免疫力减弱的问题。这种食品在今天看来,不仅不美味,甚至一些同学可能难以下咽,但是对于当时的志愿军来说,已经是十分可口和珍贵的了。
课后,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做的炒面展示在一楼中厅,请路过的同学品尝,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传承了红色基因。
2.与历史课融合。红色资源承载着崇高的革命精神。乡土资源、校本资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课程资源,不能复制,无法替代,却又不可多得。在历史课上,我们请学校老书记讲述抗美援朝校史:
在抗美援朝期间,东北师大附中全校人员积极参加抗美援朝各项活动。1950年召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会”;广大师生自发组织起来的“毛泽东战斗队”“董存瑞青年卫国队”“赴朝志愿队”,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许多学生踊跃报名参军、参战,仅1951年1月就有30多名学生第一批参军参战;学校广泛开展了战勤工作,校领导和教师带头为负伤的志愿军输血;学校组织了担架队、洗衣队,组织师生为志愿军做炒面;组织广大师生到街头和工厂,以话剧的形式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到医院慰问伤病员;学校各单位纷纷订立爱国公约,并踊跃捐献,支援前线。
这样的故事让学生觉得抗美援朝英雄崇高、伟大,但他们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中的一员:是师长,是亲朋好友,是父老乡亲,让学生不仅亲近英雄,而且愿意做英雄,敢于做英雄。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校、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一步生发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
总之,在抗美援朝精神的课程开发中,我们要实现弘扬红色精神与大德育有机融合,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上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情感温度更有实践力度的大思政课,让革命精神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