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贫困人口多,大多分布在山庄窝铺和黄土沟壑区,脱贫成本高、难度大、见效慢,是多年扶贫工作中的“老大难”。数据显示,临县成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艰巨的县。山庄窝铺搬出来。临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的重要指示,坚持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产业就业保障、社区治理跟进、旧村...
临县贫困人口多,大多分布在山庄窝铺和黄土沟壑区,脱贫成本高、难度大、见效慢,是多年扶贫工作中的“老大难”。数据显示,临县成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艰巨的县。山庄窝铺搬出来。临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的重要指示,坚持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产业就业保障、社区治理跟进、旧村拆除复垦、生态治理修复“六环联动”,坚决啃下易地扶贫搬迁“硬骨头”。全县规划采用在县城周边、乡镇所在地、依托大村、分散安置四种模式,建成18个集中安置点。其中3000人以上安置点2个,分别是城北安置点、湫水文峰苑安置点;800—3000人的安置点9个,分别是晋泰小区安置点、万安花园安置点、元倍花园安置点、欣阳小区安置点、三交兴隆湾安置点、林家坪安置点、刘家会安置点、兔坂镇兔坂村安置点、克虎镇安置点;800人以下安置点7个,分别是白文镇曜头安置点、城庄五和居安置点、后麻峪小区安置点、文苑寨安置点、三交兴盛山安置点、碛口樊家沟安置点、兔坂镇王家峪安置点。“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搬迁13337户400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44户23495人,同步搬迁人口4893户16509人。涉及整村搬迁村166个,插花搬迁村117个。搬迁人口占全省的9%、吕梁市的三分之一。
(文/图 刘生锋)
4万贫困群众搬迁出来怎么办?临县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采取“三个强化”举措,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在乡镇集中安置点和城区3000人以上大型集中安置点,配套实施现代农业项目,发展后续增收产业,安置点建成1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其中:重点支持湫水柏林苑集中安置点建成50亩香菇园区和130亩蔬菜大棚园区;湫水文峰苑安置点建成电商扶贫创业园区和20亩食用菌大棚园区,并依托锦绣生态农业园区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白文曜头安置点由临县丰禾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建成270亩食用菌大棚园区和240亩蔬果大棚园区;城庄五和居安置点由爱亿侬种植专业合作社牵头,建成20亩蔬菜日光温室园区;林家坪安置点建成50亩香菇种植园和蔬菜大棚园区;兔坂安置点建成1100头肉驴养殖基地,建成40亩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园区;兔坂镇王家峪村安置点建成红枣加工园区,克虎安置点培育晋陕红枣加工园区,并由富强枣业牵头流转土地300亩拟新建红枣核桃加工园区,欣阳小区安置点建成60亩香菇种植产业园区,晋泰小区安置点依托饲料加工厂优先安排搬迁户就业,文苑寨安置点与周边共享锦绣生态农业园区,着力解决搬迁户的产业发展和就业保障问题。与此同时,大力推广农业托管经营,支持迁出区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托管经营服务,并积极鼓励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增收资产性收入。目前,已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2.4万亩,完成土地流转1.5万亩,增加了搬迁群众的资产性收益。
制定招商引资“十项优惠政策”,为入驻企业提供扶贫周转金支持,扶贫车间免费使用3—5年,鼓励企业入驻扶贫车间。全县18个安置点已都配套建设扶贫车间,同时,在安置点开展免费开展护工护理、临县的哥、工匠、香菇蔬菜种植技术、烹饪、厨师以及电焊、马达组装、小风扇组装、箱包加工、枣芽茶加工等培训,颁发技能提升培训合格证、职业技能资格证、专项能力证等证书,促进就业增收。特别是在18个安置点增设巡河员、护林员、保洁员、公路养护员等公益性岗位3000多个,优先安排搬迁对象。在社区便民超市推行“爱心超市”积分制度,引导群众参与公益事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目前,18个安置点18至60周岁年龄段约有2.56万人,占搬迁总人数的64%。约有2.1万人实现就业创业,就业率82%,贫困户基本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户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坚持两基同步,提供均等服务,全面配套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对标安置点“五通六有”标准要求,全县18个集中安置点均达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网络的“五通”标准,并配套有活动场所、垃圾收运点、污水处理设施。
紧扣“稳得住”的问题,突出党建引领,完善后续服务,强化社区治理。在18个安置点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支部委员会、社区,配备了便民服务窗口、日间照料中心、卫生所、便民服务中心、幼儿园等相关配套机构。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完成率达70%,并配备网格员、楼长等管理员。对全县社区“万能章”进行专项整治,严格规范社区印章使用管理。同时,出台了《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管理办法》,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新设立移民安置社区党组织18个,已完成健全党组织班子、落实阵地建设、完善基本信息、制定规章制度等基础工作。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