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全國首部!浙江為何為“千萬工程”出台地方性法規
眼下,對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一部地方性法規,浙江全省的鄉村充滿著期待。
這就是浙江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近日審議通過的《浙江省“千萬工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也是全國首部關於“千萬工程”工作的地方性法規。
《條例》不僅是對“千萬工程”成功經驗的制度化總結,更是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堅實的法制保障。
網站截圖
《條例》共八章58條,其中,第三章至第七章涵蓋了人居環境提升、鄉村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優享、文化保護傳承、村庄治理優化等多個方面,提出應當根據人口規模變化、區位條件和發展趨勢,合理確定村庄類型,結合本地鄉村風貌特色,推進農村生活、生產、生態環境改善一體謀劃﹔對農村集體財產進行系統化運營,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完善農村供水、供電、交通體系,統籌優質教育、醫療、養老服務資源﹔保護、傳承鄉村文化遺產,加強鄉村文化供給﹔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社會治理體系等要求。
浙江為何要出台該條例?
2003年6月,浙江省率先啟動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二十年多來,“千萬工程”從人居環境整治入手,不斷豐富建設內涵,拓展建設領域,推動浙江鄉村產業、生態、文化、民生等各方面發生深刻變革,造就了浙江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
2024年中央發布的一號文件提出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浙江一直通過法治手段規范“千萬工程”推進中遇到的問題。2003年來,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涉及“千萬工程”的地方性法規40余件,設區市人大常委會也制定了許多相關的地方性法規。
“這些專項法規聚焦解決具體問題,為改革破題奠定了良好法治基礎。總體看來,‘千萬工程’依然需要一部綜合性、基礎性的法規。”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制定《條例》可以提供直觀性、直接性的法律指導規范,平衡多方法律利益,以有機整體的方式解決其中的矛盾,實現“千萬工程”規范化與長效化。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陳宏彩認為,《條例》不僅系統集成了“千萬工程”實施的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和制度成果,構建了規范化、長效化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法治保障體系,還貫穿了“千萬工程”所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等,為全國乃至全球鄉村發展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行動指南,使鄉村現代化建設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更加具象化展示給全世界。
得益於“千萬工程”,金華義烏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水牛角村”變成遠近聞名的“國際文化創客村”“全國文明村”。今年以來,李祖村更是與周邊8個村落聯合組建了大李祖“共富聯盟”,成立大李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探索區域聯合發展,推進共同富裕。
“李祖村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是浙江‘千萬工程’顯著成效的一個縮影。”全國人大代表,李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方豪龍表示,《條例》讓鄉村未來發展有了更具體的法規指導。
從過去的“天上布滿蜘蛛網,地上下雨走泥湯”,到現在的生態富美、鄉村和美、文藝優美的生態文旅網紅村,紹興市越城區鑒湖街道坡塘村的蝶變,同樣也得益於“千萬工程”。
坡塘村村貌。劉軍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