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当《接纳》成为防艾艺术展的主题

当《接纳》成为防艾艺术展的主题   2024青年防艾公益行动主题艺术展现场及城市海报宣传。主办方供图   这是一个在熙熙攘攘的城市CBD举办的展览,展览的内容是曾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一种疾病。   展品中,香港艾滋病基金会提供的一条“艾滋病纪念挂被”,由感染者中去世的人的亲人亲手制作。“画面上手牵手环绕的小人,象征了社区成...

当《接纳》成为防艾艺术展的主题

  2024青年防艾公益行动主题艺术展现场及城市海报宣传。主办方供图

  这是一个在熙熙攘攘的城市CBD举办的展览,展览的内容是曾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一种疾病。

  展品中,香港艾滋病基金会提供的一条“艾滋病纪念挂被”,由感染者中去世的人的亲人亲手制作。“画面上手牵手环绕的小人,象征了社区成员的同心协力;旁边的双手和爱心意味着更多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爱。”策展人张嘉永说,“挂被如同一个集体记忆馆和哀悼空间。如今,创新药物减轻了HIV感染者的治疗负担,但他们依然需要更多精神层面的支持和鼓励。”

  11月27日至12月2日,2024青年防艾公益行动主题展览《接纳》在北京国贸商城举办,汇集来自感染者、志愿者和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的青年艺术家作品。

  张嘉永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1981年以来,人类和HIV的斗争已经持续了43年。人们逐渐意识到,HIV除了危害感染者的身体健康,还引发了恶意的社会舆论,对感染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我们以‘接纳’命名展览,希望更多HIV感染者能接纳自己,积极面对未来的人生;也希望唤起更多人对HIV感染者的接纳,减少歧视,营造一个更友善的社会环境。”

  科普知艾防艾,青年在行动

  如果一个人在20岁时不幸感染了HIV,通过及时且长期的规范抗病毒治疗,他的预期寿命可以到70岁甚至更久,但这也意味着他需要至少服药50年。按照传统药物方案,他可能每天都需要吞服3粒药,3粒×365天×50年——这是54750的数字秘密。

  展览中,由长沙市中大阳光社工服务中心带来的《54750》,就是一个由药瓶构成的装置,以此揭示这个数字的来由。

  本次展览由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与中国青年报社共同主办,吉利德科学公益支持。2019年至2024年,中国青年报社携手多家单位,连续6年开展青年防艾公益行动。活动每年走进十余座城市,邀请专家、学者、教师到青年学子中去,帮助青年知艾防艾,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并鼓励青年参与志愿工作和防艾知识科普。

  “HIV感染目前还不能被治愈,因此每个感染者都面临着终身服药的负重人生。”北京佑安医院爱心家园志愿者段君义说,“幸运的是,如今的创新药物方案让感染者每天只需服用一粒药,服药更简便,不良反应也更少,感染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在装置旁展出的,是上海青艾健康促进中心带来的《HIV感染者治疗日记》。一名HIV感染者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从确诊感染到持续治疗的心路历程,也写下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想象和期盼。

  “在整理这件作品时,我能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变迁,从最初的绝望,到自我疏导,再到重拾生活的希望。”张嘉永说,日记里有一句话,让他感触颇深——“既然认识到了过去是多么失败,今后的日子更要活得有价值。”

  “未感染时,人们可能谈艾色变,刚确诊时,对这一疾病既恐惧又陌生,病耻感就不自觉地出现了。”段君义补充道,其实感染HIV不等于患上艾滋病,在确诊感染后快速启动治疗,可以有效抑制HIV的复制,阻止疾病进展,感染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都能得到改善。

  段君义发现,很多感染者不了解这一疾病,便容易走向极端,“我们也会建议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发泄方式,文字便是出口之一。他们通过文字记录生活和感想,我们也通过文字了解他们的困惑和诉求,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师曹淑海说:“艺术虽然不能像药物一样治愈疾病,但能疗愈内心。本次展览提供了强大的艺术能量场,帮助感染者释放压抑和恐惧的情绪,对鼓励他们坚持治疗、‘回归’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展览也能提升公众对HIV、艾滋病的认知,减少对感染者的歧视和偏见,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艾滋病防控水平。”

  预防母婴传播,让每一个孩子生活在阳光下

  展览中,由福建省宁德市初心益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志愿者创作的海报《别让孩子成为折翼天使》,让观众把目光投向孩子。

  早在2003年,中国就开始开展HIV母婴阻断工作;从2015年起,预防母婴传播工作覆盖到全国,努力做到“应检尽检,应治尽治”。目前,我国已有非常成熟的母婴阻断技术,HIV感染者家庭也可以生育健康的婴儿。

  本次展览中的一些作品,由孩子们亲手绘制。在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的号召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四川省凉山州一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走出大山,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儿童绘画作品《爱在阳光下》,作者是大凉山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他用稚嫩的笔触,展现快乐的旅程。

  一组儿童绘画作品《我的梦想》,作者都是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的学生。这是国内唯一一所收治艾滋病感染儿童的全日制学校,该校学生都因为母婴传播感染了HIV,自出生便开始了与疾病的抗争。但他们依然对未来充满期待,通过画笔描绘了自己多姿多彩的职业梦想。

  画家、老师、科学家……在畅想中,孩子们可以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任何人,但是在现实中,他们所面对的挑战,要比普通人多得多。段君义说:“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告诉我们,现在学校有几名教师,就曾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他们在那里学习成长,考取大学,然后选择回归,将自己奉献给教育事业,这何尝不是一种爱的传承。”

  走出展厅,向HIV感染者主动说一声“Hi”

  展品中有一件作品《吉祥》,初看是一个大大的中国结,仔细观察,中国结是由许许多多的“红丝带”元素组成。作者代表荆伟说,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结有着特殊的寓意,象征着团圆、和谐、美好,“中国结和红丝带两个元素进行组合,表达对HIV感染者美好生活的祝福”。

  此次防艾主题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停留在展厅内,还将接力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科普海报陆续在上海、重庆、西安、长沙、武汉、成都、南宁、沈阳、南京等城市的地铁站、公交车站及地标建筑大屏亮相。

  一组海报作品,人物线条中融入许多温暖的动作,如握手、拥抱、拍一拍。作者们想告诉观众,日常接触不会传播HIV,简单的动作还能传递力量、给予安慰。“希望这一组作品,能让更多人正确理解HIV,呼吁更多人给予受艾滋病影响的群体关爱、鼓励。”张嘉永说。

  另一组海报作品则从不同的角度阐释防艾艺术。在《希望之镜》中,一位HIV感染者站在明亮的镜子前,看到镜中的自己仿佛在说“不要害怕,相信自我,保持微笑”。《融入》中的铁丝网是分隔的象征,而用红丝带与铁丝网形成同构,呼吁人们打破偏见,为HIV感染者争取平等的权利和尊严。

  在《生命的拼图》中,以黄绿蓝为主色调的拼图出现了别的颜色,但它依然和谐地融入拼图之中。作者之一过乙杭解释,这寓意着我们无须区别对待HIV感染者,而感染者也不必认为自己不同而背负过多压力——只要积极接受规范治疗,就能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简单的字母可以是病毒的名称,也可以是一句亲切的问候,不同的视角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海报《HI》作者苏慧敏说:“希望每个人都能展现出友善的一面,让我们从主动说一声‘Hi’开始,给HIV感染者更多轻松和温暖的力量。”

  一组绘画作品《心灵的治愈》,作者是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陆美程。“我想从自我接纳的角度,与感染者作一些交流。我是我自己的诗,容许‘错别字’,学会接纳自己的残缺和差池。在爱别人之前,先爱自己,接纳本我,面对自我,迎接超我,从而实现真正来自心灵的治愈。”

  陆美程说,就像最后这幅作品展示的,她在悲伤和难过的时候会去看海,看着大海的波浪起伏,心情会不由自主地平静下来,“如果想要寻求心灵的安宁,不妨去海边走走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