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未命名 正文

年息5.5%!一种可能正在被你妈爆买的全新理财产品(年报拆解 | 光大银行:“一流财富管理银行”该怎么打造?)

请把此文转给你的父母! 5.5%的利息,太好赚了吧。 如果你近期有去过银行,就会发现多家银行网点都上架了这么一款产品:...

请把此文转给你的父母!

5.5%的利息,太好赚了吧。

如果你近期有去过银行,就会发现多家银行网点都上架了这么一款产品:

门口放块小黑板,上写一行大字——

美元定期,年化利率5.5%。

理财区域的小桌子上,咨询最多的也是这么一款产品。退休的大爷大妈们,再次把理财经理们围成了小圈圈。

上次看到这样的场面,还是“原油宝”开售的时候。

中国的理财产品市场里,最充满玄幻色彩的,就是大妈们的口袋。

——无论怎么掏,都掏不干净。

那么,

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能把年化利率干到5.5%?

单从小黑板上的内容看,这似乎还是一款可以保本的“存款产品”。

当国内的存款利率都被锤到2%-3%时,什么样的存款产品能把一年期利息拉爆到5%以上?

怕不是,

又是哪个野生理财,来掏大妈们的兜了吧!

还真不是!

这还真是一款正经的存款产品。

想要把这款高息产品讲清楚,其实很简单。

2022年,鹰酱进入加息通道,美元存款利率自然就开始上涨了。

而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出于“稳增长”的考量,我们则进入了“加大货币投放、降低信贷成本”的降准降息通道。

鹰酱收水,美元加息;我们放水,人民币降息。

此消彼长的货币政策错位,最终导致了国内的美元存款利息一路走高!

——去年国内1年期的美元定存,利息还在3%-4%。

——而今年春节之后,1年期的美元定存利息就拉到了5%以上。

截止目前为止,五大行和各家商业银行都上架了美元存款产品。

五大行的美元定存利率,大约在5%上下;

商业银行的定存利率,甚至都在5%以上;

起存金额,最低可以到2000美元起存。

5个点的美元利息,谁还看得上2个点的人民大额存单啊!

于是,

大妈们的投资目光,最近全转入了国际市场。

美元定存怎么买?有没有风险?

第一,咱们先来说怎么买。

首先,你要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

根据相关法规,咱们每个人每年都有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

然后,换好美金之后,就可以找理财经理了。

这种美元定存产品,绝大多数网点都不会直接写在外面,需要你主动去找理财经理咨询购买。

相关手续很简单,去柜台极其容易操作。

最后,到期后再换成人民币使用。

1年定期存满后,如果不使用,就继续存在账户里。如果要使用,就必须再把美元换成人民币。

第二,咱们再来说有没有风险。

可以明确的是,美元定存属于实打实的存款。

故,

它在存款保险的保障范围内。

等价在50万人民币以内的美元定存业务,一样受到保护,一样会被兜底。

人都说,任何投资都存在不可能三角:

高收益、高安全性和高流动性,不可能同时存在。

以上三个目标,必须先放弃一个,才能得到剩下的一个或两个目标。

反观美元定存——

手续简单,购买方便,完全兜底,年化收益5%,到期即取。

它完全是突破“投资不可能三角”的存在,属于顶顶好的理财产品。

别急着夸,这还不算完。

美元定存产品嘛,你是用美元买的。

故,

你不仅能吃年化5%的高息,还能赚美元升值的钱。

美联储不是在加些

你瞧瞧,简简单单一个存款产品——

又是存款,合法且100%安全;

又是高息,比普通存款高至少2%;

又是美元,还能赚美元加息升值的红利。

估计巴菲特看了,都得夸上一句:这也就是我不知道,但凡我知道,还能轮得上你们。

对,

连巴老爷子都轮不上的好机会,现在就这样砸到了大妈们的头上。

糟糕!

又是中国大妈,险胜巴菲特的一次。

真的有那么好?

扯淡!

请认真记住下面这句话——

美元定存,看起来是存款产品,但本质还是外汇。

它与普通存款产品的最大不同在于:

你要先用人民币买入美元,再把美元存起来,到期后还要把美元卖出,变成人民币。

这套流程,存在两大不确定风险点!

第一大风险点,手续费。

正如前文所说,美元定存产品的购买流程是:人民币-换美元-再换人民币。

一来一回的两次交易,将产生两笔手续费。

以建设银行的某日汇率为例——

买100美元要690.77元人民币;

卖100美元有687.94元人民币。

一来一回,折损了多少?

0.41%。

根据过去一年的结售汇汇率变化,买卖美元所产生的平均成本损耗为0.4%-0.45%之间。

也就是说,

看起来年化5%的利率,减去结售汇的摩擦成本,实际收益只有4.5%上下。

你会说,4.5%也不差。

不仅保本,还比绝大多数固收类产品的收益率都高。

莫慌,更扯淡的在后面。

第二大风险点,外汇浮动风险。

正如前文所说,美元定存产品的购买流程是:人民币-换美元-再换人民币。

这套流程中,必然涉及到汇率问题。

当下因为美联储的加息,尚且正处于美元强势期。

如果,我是说如果——

伴随美联储降息,美元进入弱势期,叠加上国内经济逐渐复苏,人民币开始升值了呢?

你前脚刚买完年利率5%的美元定存,后脚人民币开始升值,对美元升值了6%。

存款到期后,你若换回人民币——

看似吃到了5%的利息,却承受6%的人民币升值成本。

不仅没赚,反而赔了。

听不懂?

举个例子吧——

当下汇率约为6.82,你拿着68200元的人民币,换了10000美金。以5%的1年期定期利率,存到了银行里。

一年后,美元贬值了,人民币升值了,汇率变成了6.41。

存款到期后——

若你打算把钱取出来变现,能拿回来多少钱呢?

——(本金10000美金+利息500美金)*实时汇率6.41= 人民币67305元。

存进去68000,利息5%。到期后拿出来,反而变成了67000。

赚了利率,却赔了汇率。

此时,问题的关键来了:

未来一年,

汇率跌到6.4/6.5的概率大么?一年后美元会比现在贵还是便宜?

这特么谁说得准。

按照正常的逻辑——

当下美联储的加息已经放缓,伴随美联储加息放缓,美元升值可能性不大,汇率存在不小的下跌可能。

但是——

眼看着美国CPI仍处高位,也不排除鲍威尔更鹰、更男人,化身沃尔克,嗷嗷叫继续加息。

更可能——

万一美元继续加息,人民币贬值压力变大,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做出动作避免人民币贬值太狠。

综上所述,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汇率就是个玄学!

对于买美元定存的大妈们来说,汇率更是个玄学!

讲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

美元定存,本质上并不是简单的存款产品,而是外汇。

是赚还是赔,除了看利率,更要看汇率。

你赌的不是5%的高息,而是人民币永远不会升值的预期。

讲到这里,你以为故事就已经结束了?

错!

更操蛋的还在后面!

近期,我还知道某家中小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蹭着“美元定存”的爆火,给大妈们嗷嗷叫的卖外汇理财产品。

虽然都与外汇相关,但这俩是完全不同的玩意儿。

美元定存,是钱还在你的账户里,可以受存款保险的保护。

而外汇理财产品,是你的钱被实际投入到了美元固收产品中,不受存款保险的保护,没有刚兑。

当你只想要利差的时候,他们想要你的本金。

银行的理财小哥,才不会告诉大妈们美元定存的真谛。

他们只会告诉你——

这是存款产品,合法且100%受保护;年化5%的高息,秒杀所有大额存单。

这句话说错了么?

当然没错!

但这句看似没错的话,却恰恰隐藏了这款产品最关键的那个BUG:汇率波动。

——大妈们哪管什么汇率波动,哪看得懂什么汇率波动,哪懂得结售汇的手续费。

无知但好勇的大龄理财斗士们,只牢牢记住一点——

年息5%,是存款,钱还在自己账户里。

冲冲冲!

干翻巴菲特!

最后,再聊两句干货把。

像美元定存这种产品,最适合的人是:本身就有美元,或者有使用美元需求的人。

他们不需要频繁的结售汇,不会遭受两道手续费的屠割。

他们也不会受汇率波动的影响,到期后也不必急着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反正出国早晚都要用。

显然,

大妈们并不属于这群人!

但操蛋的是,

被推荐最猛,买的最凶的,偏偏是大妈们。

讲到这里,我必须提醒看到这篇文章的诸位:

一定!一定!一定!要把此文转发给你的父母和亲戚,他们的钱包又一次被盯上了!

最后,加餐时间到!

既然今天的文章提到了“汇率”,那么——

关于2023年的美元/人民币汇率会如何走?

是美元走强?还是人民币走强?

汇率变化,又将给股市/债市/大类资产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以上答案推演,尽在我给大家分享的一份报告中。

关于这份报告的价值,我只说一句看完报告目录,我就扫码付费了

今天的加餐时间,我把这份付费报告免费分享给大家。

扫码进群,回复“汇率”,即可领取《2023中美汇率展望报告》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政府公示为准。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房天下赞同其观点。内容转载是传播房产信息,相关资料的所有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银行是百业之母,为各行各业提供着血液,也分享着经济利润的果实。研究银行板块,不仅可以做股东享受分红和资本利得,更是可以透过研究银行的财报,前瞻未来的经济走向,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

光大银行近日公布了2021年的年报,在宏观经济明显放缓的情况下,多项数据均较为亮眼。经营业绩方面,营业收入高达1527.51亿元,同比增长7.14%;资产规模达到5.9万亿元,同比增长9.95%;净利润为436.39亿元,同比增长15.06%。从资产质量来看,截至2021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

尤其亮眼的是该行的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成效明显。财报显示,光大银行零售客户AUM突破2万亿,财富客户AUM突破1万亿,均登上了一个新台阶。转型类理财产品规模比上年末增长75.66%,理财管理规模突破1万亿。

本次财报中,光大银行还首次公布FPA数据,突破4.2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超1500亿元,显示该行的公司金融业务转型有了明确方向和成果。

光大银行行长付万军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提到,近年来,光大银行把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作为战略目标,围绕零售信贷、绿色中收、资管理财、托管结算等重点业务,倾斜配置资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未来,光大银行的财富管理特色一定会越来越鲜明,市场竞争力也会不断得到增强。

01

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6%,

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银行的收入可拆解为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利息收入,既受到贷款额度的影响,也受到息差的影响。2021年,光大银行净利息收入1121.51亿元,同比增长1.32%,自2019年突破1000亿元以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同期净息差为2.16%,同比下降13个BP。贷款总额达3.31万亿,同比增加9.90%。可以看出,在净息差收窄的情况下,利息净收入主要是由贷款总额的增长来拉动。


资料来源:Wind

我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降低是十年来的大趋势,2021年四季度我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已从2011年的2.7%左右降到2.0%左右。当前经济处于恢复性增长时期,货币政策大概率会通过引导利率下行,来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因此,整个银行业的净息差的下降趋势短期内亦不会改变。光大银行也表示,2022年还将继续实施定向利率优惠、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

当息差收窄成为行业的普遍特征时,商业银行要学会在低利率和低经济差的条件下更好的经营。


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付万军表示,光大银行要通过优化资产负债业务的组合,努力稳住息差。资产端稳住对公金融、提高零售信贷的占比,负债端发展新的路径,做大FPA的流量沉淀更多资金,同时提高和中小企业的粘性。

提高利率风险定价能力,完善差异化定价机制,银行将相对稳住净息差,而提升整体盈利水平,还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2021年,光大银行非利息收入达405.96亿,同比增速26.58%。其中,资管、代理、托管等绿色中收108.71亿元,理财中收同比增加57.9%,代理中收同比增加13.3%,托管中收同比增加14%。非利息收入的收入结构更加优化,财富管理及轻型化转型的成效明显。

光大银行中间收入在营收总体中的占比17.81%,根据2020年的数据,国有6大行、13家城商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7.6%、14.3%,光大银行的中收占比指标在同行中排名靠前。


资料来源:Wind

利润不断增加带来的是投资回报水平的提升。光大银行2021年的ROA为0.77%,比2020年的0.75%,上涨0.02个百分点。ROE为10.64%,比2020年的10.71%下降0.07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明显收窄,未来上升空间较大。

根据浙商证券(10.540, -0.03, -0.28%)的研究,2018年以来,光大银行的盈利能力较同行业的差距持续缩窄,自2021年以来,ROA已经反超行平均水平;而自2020年以来,ROE基本回到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


02

资产质量全面提升,

房地产业务风险可控

2021年末,光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13.66亿元,比去年末减少3亿元。不良贷款率1.25%,同比减少0.13个百分点。而同期股份制银行平均的不良贷款比例为1.37%。光大银行低于行业0.12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在同行中居于前列。


拨备率对银行也是至关重要的,是衡量银行利润含金量的金钥匙,拨备覆盖率就越足,则银行的利润含金量就越高。光大银行拨备覆盖率从上年末的182.71%增加到2021年末的187.02%,是五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去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整体风险水平有所上升,行业普遍关注涉房类资产的风险状况。光大银行年报数据显示,房地产业的对公贷款余额占该行全部贷款的比例为11.03%,同比下降超2个百分点。从不良贷款产生的行业来看,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占比为5.89%,同比有所上升。

在业绩发布会上,光大银行表示,该行涉房类资产占比低于同业平均水平,距离监管规定的房地产贷款占比27.5%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20%的上限,也有一定空间,总体风险可控,不会对资产质量造成重大冲击。该行房地产贷款的大部分具有较为充足的抵质押担保,风险缓释措施较强。

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说,当前房地产市场遇到的状况,只是长期趋势下的短期波动,预计未来房地产行业会逐步趋稳。“当然,我们也会进一步观察房地产行业及关联领域的风险演化趋势,密切关注个别高杠杆房企的信用风险的变化情况,动态审慎计提信贷拨备,积极应对有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情况。”

03

财富管理AUM+FPA齐头并进

随着我国居民财富转移的大趋势,以及传统信贷需求增速放缓,净息差持续降低,财富管理业务因此成为银行转型的普遍战略选择。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融合了传统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综合而成为大财富管理业务,可以更好地发挥银行自身的客户资源和渠道优势。

财富管理转型之中,零售业务是重中之重。2021年,光大银行零售客户AUM突破2万亿,同比增加10.7%;财富客户AUM突破1万亿;私行客户AUM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加14.6%。零售客户总量实现新突破达1.4亿户,总量、增量均保持股份制银行前列。


资料来源:光大银行业绩发布会

手机银行、阳光惠生活和云缴费三大APP总用户数达到了1.99亿户,同比增长50.3%。其中云缴费作为中国领先的开放便民缴费平台,直联客户突破1亿户,较年初增长110%。

客户数的快速增加和基数的不断扩大,是光大银行未来营收和业绩增长的重要保障。光大银行在信贷、人力、财务等多项资源上向零售业务倾斜,2021年专门成立了零售信贷部,整合了数字金融部和云生活事业部,并且专门搭建了零售金融人才库,不断扩大投资顾问和财富顾问专业队伍。信贷数据上看,该行零售信贷占比达到了43.3%,比2020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零售信贷占比将进一步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

光大银行按照光大银行行长付万军的说法,零售金融业务正逐步成为支撑光大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经营业绩不断改善的内在支撑。

除了零售之外,公司金融被光大银行称之为“压舱石”和基本盘业务。在 “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目标下,光大银行从传统商行向“商行+投行+资管+交易“转型,加快构建”投商行一体化“的竞争新优势。光大银行副行长曲亮表示,公司金融在不断地取得成效,也正在发生着方向性的变革。

截至2021年末,光大银行的公司金融有效客户41.4万户,增长27.4%;机构客户3.6万户,增长23.9%;普惠客户1.2万户,增长34.6%。公司金融中间业务和交易银行中间业务也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2%和9.2%,增长较为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银行全行FPA总量突破4.27万亿,比上年末增加超1500亿元。这是光大银行首次公布FPA数据。FPA为融资总量,招行、兴业银行(20.740, 0.45, 2.22%)等也已在年报中公布该数据。

FPA与AUM有异曲同工之处,后者指满足零售客户投资需求的各类可投资资产的总额,前者指为满足公司条线客户的全部融资需求,包括债券、信贷成效、撮合业务等,即突破传统对公业务的局限性,寻找各类资金来源。

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优质企业对银行的间接融资渠道依赖有所降低,FPA拓宽融资方式,有利于有利于弥补传统授信的不足,增强公司客户的粘性。而FPA沉淀的大量资金,也可降低银行在负债端压力,成为稳住息差的重要支点。

拆解光大银行的4万亿FPA来看,目前,债券承销为5000余亿,新增托管撮合交易1490亿,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信贷。在未来,光大银行希望实现传统信贷、债券发行、非贷非债业务各占FPA总量三分之一的目标。换言之,公司金融的未来增长点将主要在非传统信贷上。

财富管理转型如今已成为行业共识,不过整个银行业也仍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付万军表示,财富管理转型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咬住目标、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目前,光大银行业务转型正处于最吃劲的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候。

“下一步,我们还是会继续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充分利用光大集团综合化经营平台,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特别是要加快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发展,努力做大零售AUM和公司FPA规模,提高代理、资管、投行、托管、结算等业务收入贡献,加快轻型化转型步伐。”付万军说。

来源|新浪财经

原创文章

行业报告

-END-

▼点击图片了解活动详情

相关推荐

  •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