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这篇专栏讲解过的这里就不再提了,只放原文和几张图片供大家参考一下。一条专栏只能放一百张图片,所以up会在专栏里放一些其他专栏和视频的链接。
为什么要做这些专栏呢?因为平时会看到一些网友的评论,有的把清朝服装当成明朝服装,有的把电视剧里的服装当成原著的服装,有的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将宝钗的“不觉奢华”误认为比李纨还...
之前的这篇专栏讲解过的这里就不再提了,只放原文和几张图片供大家参考一下。一条专栏只能放一百张图片,所以up会在专栏里放一些其他专栏和视频的链接。
为什么要做这些专栏呢?因为平时会看到一些网友的评论,有的把清朝服装当成明朝服装,有的把电视剧里的服装当成原著的服装,有的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将宝钗的“不觉奢华”误认为比李纨还素净。电视剧虽好,可其目的在于向大众普及名著而非直接代替名著,这世上没有什么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电影能够代替原著,只能尽可能地去接近原著、符合原著。至于没看过原著的网友,就更不应该人云亦云,从而误导更多的网友。
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认为《红楼梦》发生在明朝呢?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清初汉女的服装与明末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现在的清宫剧里很少体现这一点,导致很多人都以为《红楼梦》的人穿的是明制汉服。其实无论书里还是国画、影视剧里,都是各朝代服饰加戏曲服饰混搭。
所有图片与文字资料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一回
跛足道人:
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
麻屣鹑衣:麻编的鞋和破旧的衣服。
屣(xǐ 洗):鞋。麻屣:麻编之鞋。
唐·杜甫《述怀》诗:“麻鞋见天子,衣袖见两肘。”
鹑(chún 纯):鹌鹑,鸟名,其尾秃,如补绽百结,故称破旧褴褛之衣为鹑衣。
《荀子·大略》:“子夏贫,衣若县(悬)鹑。”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湘南亲友》诗:“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宋·赵蕃《章泉稿》 -《大雪》诗:“鹑衣百结不蔽膝,恋恋谁怜范叔贫?”
第三回:
丫鬟:
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
穿红着绿:身上穿着红的、绿的。形容衣着艳丽。
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走来笑说道……
王夫人房里的丫鬟,大约是金钏、玉钏或彩雲、彩霞。
1989北影版《红楼梦》剧照
红绫袄:
红色在古代象征喜庆、吉利、尊贵……古人也认为红色可以辟邪。中国人尚红这一点,在《红楼梦》里尤为明显,书中除了少数像李纨妙玉这样的人,能穿红色的都穿过红色。
绫是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中国传统丝织物,是在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始产于汉代以前,盛于唐、宋。绫光滑柔软,质地轻薄,用于书画装裱,制作衬衫、睡衣等。用作装裱图画、书籍以及高级礼品盒等的称裱画绫。
最早的绫表面呈现叠山形斜路,“望之如冰凌之理”而故名。绫有花素之分。《正字通:系部》:“织素为文者曰绮,光如镜面有花卉状者曰绫。”
袄:有衬里的上衣。
彩绣花蝶红缎女夹袄
青缎掐牙背心:
一般认为这件多次出现过的青缎掐牙背心是贾府丫鬟的制服。
青,本义为蓝色,也有绿色、黑色的意思。青字是什么意思,需要根据语境判断。一般认为青缎是指黑色的缎子。古时“青衣”一词指黑色的衣服;汉以后卑贱者衣青衣,故称婢仆、差役等人为青衣。但是根据上文的“穿红着绿”以及后文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贾母提到的软烟罗来看,这里的青缎背心应该指蓝色或绿色的可能性更大。
缎子,一种比较厚的正面平滑有光泽的丝织品。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凡倭段……经面织过数寸,即刮成黑色。”本作“段”字,《元典章》工部有段匹条,段,即今“缎”。
清青缎绣花女衣
掐牙:锦缎双叠成细条,嵌在衣服或背心的夹边上,仅露少许,作为装饰,叫掐牙。
背心:无袖上衣,也称为马甲或坎肩,是一种无领无袖,且较短的上衣。主要功能是使前后胸区域保温并便于双手活动。它可以穿在外衣之内,也可以穿在内衣外面。在清朝之前是无领无袖没有任何样式的,后来在清朝的时候才渐渐有了样式,开始也是穿在衣服里的,后来清朝中晚期才穿在袍子外面。
浅蓝色大洋花纹暗花泰西缎琵琶襟棉小坎肩,清宣统(20世纪),衣长61厘米,下摆宽72厘米,肩宽40厘米。衣料产于欧洲,北京制衣。
背心源于汉。汉末刘熙在《释名·释衣服》中称:“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裆者即背心,这在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中讲得更清楚了:“案即唐宋时之半背,今俗谓之背心。当背当心,亦两当义也。”徐珂的《清稗类钞·服饰类》也说:“半臂,汉时名绣裙,即今之坎肩也,又名背心。”
镶花涤藕合色洋绉女夹坎肩
背心款式按穿法有套头式、开襟式(包括前开襟、后开襟、侧开襟或半襟等);按衣身外形有收腰式、直腰式等;按领式有无领、立领、翻领、驳领等。背心长度通常在腰以下臀以上,但女式背心中有少数长度不到腰部的紧身小背心,或超过臀部的长背心。
戴敦邦大师画里的丫鬟多是深蓝色长背心:
图为戴敦邦绘《晴雯倒箧》,取材自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王熙凤: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戴敦邦 绘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以上三张图片为1989北影版《红楼梦》的剧照。这套衣服的配色比较接近原著描写,但最终电影改成了一套橘红色的,而这套蓝衣服挪到了抄检大观园一段。还是觉得有点可惜,颇有种“你也橘色,我也橘色,得了橘色的益似的”感觉。电影中王熙凤的眉毛与“柳叶吊梢眉”不沾边,也许是刘晓庆的眉骨比较立体,便只好顺着形状化了。
其实凤姐这身衣服配色没有想象中那么鲜艳,也体现了她的地位高贵,但是可能很多人不认识石青色,把红配蓝黑色理解成红配绿,认为这是凤姐品味庸俗的表现。虽然很希望可以有影视剧复原一下,不过想了想,那样可能就变成凤姐和宝玉穿情侣装了。
凤姐的“金丝八宝攒珠髻”一般认为是狄髻,也有人认为金线梁冠的可能性更大。
贾宝玉: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孙温 绘 薛宝钗兄妹进贾府
夏菁 饰 贾宝玉
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1989北影版《红楼梦》将贾宝玉的银红撒花半旧大袄改成了桃红彩绣直身,松花色的裤腿改成了偏蓝的颜色。
发型大概是这样:
1987央视版《红楼梦》宝黛钗初会荣庆堂,欧阳奋强 饰 贾宝玉
厚底大红鞋:
书里宝玉穿着红衣绿裤,若是放现在,估计很多人会说土,可是在古代,红配绿是非常时髦常见的搭配。
第五回:
警幻仙姑: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欲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彼之华服兮,熌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吁!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麝兰——麝香和兰草,为古代贵族妇女常佩之香料。亦用以代指香气。
荷衣——用荷花、荷叶制成的衣裳,神仙的一种服饰。屈原《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带。”
满额鹅黄——妇女在额上涂嫩黄色作妆饰的习俗。或谓始于汉代,或谓始于六朝。李商隐《蝶》:“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鹅黄:嫩黄,黄色之娇美者,如幼鹅的毛色。
闪灼文章——花纹灿烂。文章:花纹错杂相间。
仙子:
一语未了,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
羽衣:用鸟羽做的衣服;蹁跹:旋转的舞态。形容舞姿潇洒。宋·苏轼《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蹁跹。”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以上两张图出自《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大家仔细看一下,会发现画上的仙女肩膀上多披着鸟羽。
李纨:
诗后又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凤冠霞帔: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示荣耀。也指官员夫人的礼服。
凤冠:古代妇人所戴有凤饰的礼冠。汉制惟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人庙行礼,其冠饰有凤凰。其制历代多有更革。明代九品以上命妇皆用凤冠,平民嫁女亦得假用九品服,相沿至清末。
霞帔:古代妇女披服,宋以后定为妇女命服。《格致镜原》卷一六引《名义考》:“今命妇衣外以织文一幅,前后如其衣长,中分而前两开之,在肩背之间,谓之'霞帔’。”明洪武五年,更定品官命妇冠服,一品至九品霞帔之制各异。见《明史·舆服志》三。清代后妃、命妇,都有凤冠、霞帔。惟霞帔与明代略有不同。明代震帔狭如巾带,而清代霞帔则阔如背心,中间缀以补子,下施彩色流苏。此为诰命夫人之专用服饰。普通妇女仅在婚嫁或入殓时“借穿”一下这种服饰,其他场合以披风、袄、裙作为礼服。
《清稗类钞》“服饰类”记载了清代汉族女子的婚礼装束——凤冠霞帔:“凤冠为古时妇人至尊贵之首饰……至国朝(清朝),汉族尚沿用之,无论品官士庶,其子弟结婚时,新妇必用凤冠、霞帔,以表示其为妻而非妾也……霞帔,妇人礼服也,明代九品以上之命妇皆用之。以庶人婚嫁,得假用九品服,于是争相沿用,流俗不察,谓为嫡妻之例服。沿至本朝,汉族妇女亦仍以此为重,固非朝廷所特许也,然亦仅于新婚及殓时用之,其平时礼服,则于披风上加补服,从其夫或子之品级,有朝珠者并挂朝珠焉。结婚日,新郎或已有为品官者,固服本朝之礼服矣。而新妇于合卺时,必用凤冠霞帔,至次日,始改朝珠补服。其说有二。一以凤冠霞帔表示其为嫡妻也。一以本朝定鼎相传有男降女不降之说也。”
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珠冠:珠饰的帽子。
凤袄:绣有凤凰花饰的绸袄。为古代妇女受皇帝赐封所穿。
1996华视版《红楼梦》拍了李纨的结局:
“凤冠霞帔”相关专栏:
第六回:
平儿:
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
“绫罗”泛指丝织品。“遍身绫罗”应当出自宋代张俞《蚕妇》:“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将贾府的高等仆人与刘姥姥做对比。
插金带银:形容装扮华丽。
1987央视版《红楼梦》,沈琳 饰 平儿
1989北影版《红楼梦》,倪雪华 饰 平儿
王熙凤: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改琦 绘 王熙凤
谭凤嬛 绘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王淑晖 绘
秋板貂鼠昭君套——
貂鼠:即貂。鼬属的一种小型动物。或作貂鼠,又名粟鼠、松狗。体细长,色黄或紫黑,种类很多。皮毛极轻暖,为珍贵裘料。貂皮是贵重的短毛细皮,以紫貂最贵。秋板貂指秋季的绒毛尚未长全的貂鼠皮,又称“秋皮”,较“夏皮”为佳,稍次于“正冬皮”。
昭君套:又名包帽、齐眉、额子,系冬令暖额用无顶皮帽罩。因形同戏曲、绘画中昭君出塞所戴之罩,故名。
清·平步青《霞外屑》卷一○《齐眉、包帽、昭君套》条:“按:以貂皮暖额,即昭君套抹额,又即包帽,又即齐眉,伶人曰额子。”又,樊彬《燕都杂咏》诗注:“冬月闺中以貂皮覆额,名'昭君套’。”
1989北影版《红楼梦》,刘晓庆 饰 王熙凤
攒珠勒子
攒(cuán):聚集。攒珠:以金、银丝穿聚珍珠并缠纽成各种花样。
勒子:即勒子石,主要成分是石英(SiO, 二氧化矽)。因与猫眼石极为相似,故又称为“石英猫眼”。旧时之勒子石多来自缅甸、斯里兰卡等国。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藏有形似猫眼之大粒勒子石。
攒珠勒子即穿有勒子石的珍珠花、串,故曰“围着攒珠勒子”。一说勒子为女冠。
《清稗类钞·服饰》“苏人称女冠为兜勒”条:“今苏人称妇女之冠亦曰勒。”又称脑箍,上缀珠翠或绣花朵,以黑绒制者为多,套于额上掩及耳间,系二带结于髻下。另有珍珠箍者,下尖上宽,贴近两眉间,亦结带于后。
(摘自《红楼梦大辞典》)
勒子——帽箍,用珠玉穿缀或以绒缎做成,套于额上,掩及耳间。(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
柳叶吊梢眉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桃红撒花袄——
桃红:形容颜色像桃花一样红;粉红。
桃红色八团彩云金龙纹妆花纱女夹龙袍
撒花:以错落的花朵为装饰的图样。
清时,桃红色的洒花袄一度风靡贵妇之间。
石青刻丝灰鼠披风——石青色刻丝衣面、灰鼠皮里的女用礼服外套。
《小戏骨之刘姥姥进大观园》,郭飞歌 饰 王熙凤
石青色,中国古代传统色彩。通过故宫馆藏的清代服饰实物可以看出,石青是指一种接近黑色的深蓝(并不是现代人认为的那种大青石头的颜色,也不是大多数人误以为的发绿的颜色)。常用于中国古代皇室的衮服、朝服、吉服、常服等服饰中,显示出正统与庄重。
这篇专栏最后有很多石青色的清朝服装,图片中的衣服基本上都黑得看不出色彩,有点类似国画颜料的花青和水粉颜料的普蓝。网上做的色卡颜色都没那么深。
在中国传统颜色中,石青提炼自蓝铜矿石。据《大清会典》及《皇朝礼器图》可知,在正式礼仪场合中,清代官员、命妇所穿之褂多为石青色。清代衣面除黄色外,以石青色为最贵重。
刻丝:也叫缂丝,是一种丝织工艺,因其表面花纹和地纹的连接处有像刀刻一样的断痕,故名。创始于隋唐,而盛于宋,今苏州等处仍有生产。织法用半熟蚕丝作经,彩色熟丝作纬织成各种花纹,正反如一。宋人庄绰著《鸡肋编》载:“ 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棦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
缂丝 山茶蛱蝶图
灰鼠:松鼠的一种,古代叫做灰鼠:松鼠的一种,多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其毛呈灰褐色,颈下和腹下的毛为白色,毛皮珍贵,可以制裘。(摘自江宁织造博物馆《〈红楼梦〉中的文物学——服饰篇(1)》)
披风——古称褙子。明代王圻《三才图会》:“褙子,即今之披风。”《实录》曰:'秦二世诏,朝服上加褙子,其制袖短于衫,身与衫齐而大袖。宋又与裙齐而袖才宽于衫。宋代用作妇女常服,两腋下开长衩,多为直领。明代用作妇女礼服,演变为大袖宽身式样。《明史·舆服志》:“四䙆袄子即褙子。”褙子去半袖则成半臂,去全袖则成背心,与后世所谓披肩外衣之披风迥非一物。清代妇女礼服外套多用披风,作用与男褂相似。颜色有严格规定,吉服用天青,素服用元青。其制:对襟大袖,长可及膝,上绣五彩夹金线花纹。披风上有短领,往往点缀以各式珠宝。披风之内穿大袄,有单袄、夹袄、棉袄、皮袄之别;大袄之内还有贴身小袄,这种小袄多用红色,如粉红、桃红、水红之类。下裳配裙。
文中提到的披风是清代汉族女性比较正式的外衣款式,出现于明代,《夜航船》中说:“(披风)如背子制较长,而袖宽于衫。”明代披风主要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是对襟直领,男女通用,衣襟用系带一对系结或用花形玉纽扣纽系,《朱氏舜水谈绮》:“披风对衿而无镶边……膺有纽扣,用玉作花样,或用小带亦可(图1)。”另一种是对襟竖领,女性专用,明代後期最为流行,领口缀一对小纽扣,胸前衣襟处亦用系带或玉花扣(图2)。(摘自撷芳主人《披风与红裙》)
图1、直领对襟式披风(男女)
图2、竖领对襟式披风(女)
大红洋绉银鼠皮裙——大红色洋绉面料,内衬是银鼠皮的皮裙。
大红:形容颜色很红。清代妇女穿裙,颜色以红色为贵。丧夫寡居者不得穿红裙,一般只能穿黑裙。若上有公婆,而丈夫去世又有多年,也可穿湖色或雪青等色裙子。
清红湖绉大袖女棉袄
洋绉(zhou一声):意思为一种丝绸织品。极薄而软,微带自然皱纹。
绉:用拈丝作经,两种不同拈向的拈丝作纬,以平纹组织织成的丝织物。质地较薄,表面呈绉缩状。洋绉指舶来的绉织品。
洋绉,即湖绉,经纬用纯生丝,织成后下机,再为炼染。绉似罗而疏,似纱而密。由于经纬丝线捻向不同,产生自然的皱纹。而洋绉之所以称“洋”,陈作霖《炳烛里谈》:道光年间,凡物之极贵重得,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衣有洋绉,帽有洋筒,挂灯曰洋灯,火锅名为洋锅,细而至于酱油之佳者亦名洋酱油,颜料之鲜明者亦呼洋红洋绿。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镶花绦八吉祥红洋绉女夹袄
银鼠:指银鼠皮,取自白鼬。白鼬为鼬科中的一种,其毛冬季全身呈纯白色,夏季背部呈棕色,腹部呈白色。银鼠皮冬毛洁白,毛绒细短柔软,皮板质薄,为较髙级的毛皮种类,主要产于中国东北一带。
裙,裙子,是一种围于下体的服装,略呈环状,为下装的两种基本形式(另一种为裤装)之一,广义上包括连衣裙、衬裙、腰裙。
古谓下裳,古时汉族男女同用,今以妇女儿童服用居多。 我国裙子的历史,源远流长。传说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为穿裙之始。东周时期,深衣居多,可看做连衣裙的雏形。两汉以来,穿裙渐多。东汉末年刘熙撰写的《释名·释衣服》上说:“裙”,“群”也,联接群幅也。西汉时流行一种折叠成许多褶纹的“留仙裙”。晋代时兴绛红纱复裙、丹碧纱纹双裙等;唐朝时一般穿红色裙子,白居易有“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之句;元朝后期,流行素淡色的裙子;明代又流行百褶长裙,以红色为主;清代的裙子,名目繁多,曹雪芹《红楼梦》提到有大红灰鼠皮裙、葱黄绫子棉裙、翡翠撒花洋皱裙等;现代裙式样款式更为繁多。裙长短的区别,会带来感觉上的变化。如:短裙能使人感到轻松活泼,长裙使人产生文静、稳重。以裙的式样而论,环口喇叭裙可短些,因坐下来时环口裙会自然下垂,能盖住大腿。而紧身裙要长些,坐下来,裙子会往上缩。
1987央视版《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邓婕 饰 王熙凤
清代女子可以穿汉人服饰,所以女子服饰没有与明代完全断绝。同时,满族命妇除穿用于典礼、祭祀活动及吉庆节日、筳宴等场合的朝裙外,一般不穿裙子。所以,清代裙主要为汉族妇女所穿。晚清时期满汉服装相互交流,裙广为满汉妇女穿用。普通妇女日常穿用之裙有马面裙、百褶裙、鱼鳞裙、凤尾裙、襕干裙等类型。(摘自《北京民俗博物馆里的清代女式裙装:雍容典雅》)
清代裙子的基本形制是清代马面裙,马面裙前后两个外裙门呈长方形。
1989北影版《红楼梦》,刘晓庆 饰 王熙凤
火箸:通“火筯”,形制如吃饭用的筷子,加上成对使用和用于火中,故俗称“火筷子”,又名“降红”。
手炉:是冬天暖手用的小炉,多为铜制。它是旧时中国宫廷和民间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与脚炉相对而言。因可以捧在手上,笼进袖内,所以又名“手”、“捧炉”、“袖炉”;炉内装有炭火,故也称“火笼”。用火取暖,是先民们早就发现的。古人将火种放进陶器具内,称为“火炉”。大家围坐取暖,在古诗文中常有描写。
清代“乾隆年制”掐丝珐琅缠枝花卉纹暖手炉
影视剧里的手炉
王熙凤的这套衣服,各版影视剧都做了或多或少的还原:
1987央视版《红楼梦》还原了昭君套、桃红袄子、大红裙子,去掉了石青披风。昭君套的颜色不像是紫貂毛,勒子是不是攒珠看不清。
1989北影版《红楼梦》还原了紫貂昭君套、大红裙子,并将桃红袄子改成红色,石青披风改成较浅的蓝色。
《黛玉传》还原了攒珠勒子、石青披风,大红裙子被遮住了,同样将桃红的上衣改成了大红,没有还原最具标志性的昭君套,很可惜。衣服形制与原著不一样,不过反正是架空。
《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还原了昭君套、石青披风、大红裙子,桃红袄子改成了大红色。
《小戏骨之刘姥姥进大观园》主要翻拍1987央视版《红楼梦》,并根据《红楼梦》原著通行本、1962越剧版《红楼梦》、1989北影版《红楼梦》做了改动。比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场戏里,平儿的服装便是根据北影版《红楼梦》复刻出来的,小孩子还是穿粉红色更好看,而凤姐的服饰应该是在北影版王熙凤的服饰基础上根据原著做了改动。
贾蓉:
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
靴子:是帮子略呈筒状高到踝子骨以上的鞋。相传靴的发明者为战国时代著名军事家孙膑。为纪念孙膑,旧时鞋匠们便奉他为制鞋业的始祖,设牌位,挂画像供奉。为当今女性所喜爱。
轻裘:轻暖的皮衣
清初统治者承继了明朝的服饰制度。在少数民族集权的国家更为严苛,由统治阶级强制推行实施,“对穿着者的穿着形式、用裘种类、位置、多少以及配伍丝绸的种类、纹样、色彩等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以区分皇帝、名公、候伯等不同等级”。裘皮作为服饰制度中重要的一类,在各个阶层的穿用品类上有明确的规定。《大清会典》规定的“端罩穿用等级,皇帝的用黑狐、紫貂,明黄缎衬里;皇子用紫貂,金黄缎衬里;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固伦额驸用青狐,月白缎做里;民公、侯、伯下至文三品、武二品用貂皮,蓝段做里;一等侍卫用猞猁狲,间镶以豹皮,月白缎里;二等侍卫用红豹皮,素红缎做里;三等侍卫用黄狐皮,月白缎做里,蓝翎侍卫同”。其中,黑狐和紫貂穿用等级最高。此外,钉子材料、翎子眼数、当胸补子和朝珠都不尽相同,等级制度森严令人一望而知。从毛皮的品类上可以看出官阶地位的高低,《池兆偶谈》卷四记载:“本朝极贵玄狐……惟王公以上始得服”。叶梦珠的《阅世篇》描述:“裘、猞猁非亲王大臣不得服,天马、狐裘、妆花缎非职官不得服,貂帽、貂领、素花缎非士子不得服……”。满清服装秉承“严内外,辨亲疏”,“分等级,定尊卑”的原则,这一时期的裘皮作为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的作用已经多于其本身的遮体和防护功能。(摘自满族文化网《清代满族裘皮服饰演变与社会变迁》)
宝带:用珍宝装饰的佩带
明朝宝带
明朝人把用珍珠、宝石等装饰的腰带称为“宝带”。此宝带由二十块带板组成,其中长方形八块,长条形四块,桃形六块,圭形獭尾二块。带板用垒丝法制成金质地纹,在中间部位镶玉,白玉周围相间镶嵌一圈红、蓝宝石和珍珠。珍珠已风化不存,现存红宝石70颗,蓝宝石61颗。这套宝带镶金嵌玉,并缀以大量宝石,燿燿生辉,极显华丽。沐叡世袭黔国公,用此宝带符合明朝制度。
第七回:
薛宝钗:
只见薛宝钗家常打扮,头上只挽着䰖儿,坐在炕里边,伏在几上和丫鬟莺儿正在那里描花样子呢。
䰖儿,拼音 zuǎnr (变)zuǎr, 注音 ㄗㄨㄢˇㄦ (变)ㄗㄨㄚˇㄦ。指古代女子挽在头后的发髻,通常在非正式场合中出现。
1987央视版《红楼梦》,张莉 饰 薛宝钗
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
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
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
宫制:内廷制作或仿内廷样式制作。
堆:累叠,以绢、纱制作人物花鸟的一种工艺。绢制者称“堆绢”;纱制者称“堆纱”。
清·叶梦珠《阅世编》卷八:“余幼见前辈内服之最美者,有刻丝、织文。……其后废织文、刻丝等,而专以绫纱堆花刺绣。绣仿露香园体,染彩丝而为之,精巧日甚。”
第八回
薛宝钗
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䰖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
配色大概就是上图这样的。
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说,宝钗穿的比黛玉清淡素净,87版电视剧里弄反了,应该换过来,还有人看到网上的太太画的画就说,这是受了电视剧影响、这是刻板印象。其实up一直很疑惑,蜜合色棉袄和葱黄绫棉裙还可以说是淡雅,真的有人看到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和莲青鹤氅会觉得素净吗?
首先,曹雪芹描写薛宝钗时并不是说她穿着素净,而是通过贾宝玉的眼睛说“半新不旧,不觉奢华”,不奢华和朴素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全书只有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里众人来到蘅芜苑时提过“素净”“朴素”这两个词。很多人可能是因此认为宝钗的衣服也会像房间一样朴素,可衣服是要穿出去给别人看的,自己的房间平时只有自己会看到,衣服不仅要体现人物性格,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还能体现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举个例子,在学校住宿的时候,有些女生出门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是寝室里面却脏得不堪入目。同样,理论上来说,宝钗即使房间再素净,衣服也不可能素净过头,尤其是在别人家做客,否则贾母也不会等到第四十回才说宝钗老实了。
也有些人说宝钗的衣服“半新不旧”,可半新不旧对于四大家族来说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便看到贾政王夫人的住处陈设都是半旧的,而脂砚斋的批语是“此处则一色旧的,可知前正室中亦非家常之用度也。可笑近之小说中,不论何处,则曰商彝周鼎、绣幕珠帘、孔雀屏、芙蓉褥等样字眼。”而书里提到半旧衣服次数最多的,便是贾宝玉的衣服。晚清时期老北京有句俗语:“树矮墙新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可见“半旧的”或者“半新不旧的”,并不能说明宝钗比其他人朴素,反而是将真正有内涵底蕴的贵族和庸俗的暴发户区分开来了。这也是曹雪芹写富人与郭敬明写富人的区别。
程乙本在“不觉奢华”后面加了一句“惟觉雅淡”,“人谓藏愚”改成了“人谓装愚”。也许有很多人受到了程乙本的影响。“惟”字未免过于绝对。
由于钗黛是主角,服饰描写也是同时出现,所以大家总是将钗黛的衣服进行对比。可up觉得,要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不能只关注钗黛,应该跟贾府其他人的衣服一起进行对比。
那么薛宝钗的穿着和其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呢?
第一,从大家最关注的颜色上来看。宝钗这身衣服包含了蜜合色、葱黄色、玫瑰紫、大红色。蜜合色有两种说法,一是“浅黄白色曰蜜合”,二是微黄带红,类似桔黄。葱黄色即黄绿色、嫩黄色。玫瑰紫有说是紫玫瑰的颜色,有说是深玫红色,总之是一种紫红色。同样是黄色,蜜合与葱黄的饱和度比秋香色、金黄色更低,体现了宝钗的“中庸”、含蓄内敛,但不会显得过于清冷。玫瑰紫与大红色则较浓艳,紫色只有身份高贵的人才能用。宝钗的衣服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大红大绿,大红配石青,但整体也属于暖色调,却又冷中透着暖,暖中透着冷,亲和中带着一丝距离感,这才是“冷香”,绝非只有冷,或者只有香。可见宝钗并非某些网友说的那样喜欢冷淡蓝白色,只有梦稿本里,宝钗的“蜜合色棉袄”变成了“水绿色棉袄”。试想一下,现实生活中有人穿米色、驼色的衣服,给人的印象也应该是低调优雅,而不是素净冷淡,而紫色给人的印象一般是高贵。有人说薛宝钗穿紫象征“恶紫夺朱”,贾宝玉也穿过紫,难道贾宝玉也是“恶紫夺朱”吗?
宝钗这身衣服配色,让我想起一首关于牡丹的宋词:
朝中措·洛阳常见画图中
洛阳常见画图中。春去只心融。国色辉开寒日,天香熏破霜风。平生看了,姚黄魏紫,一捻深红。莫是神仙韩令,裁成顷刻花丛。
清朝玫瑰紫的衣服与瓷器都是深紫红色,并非某些网友认为的淡紫色。即便过了这么多年,这些颜色依旧很鲜艳。
1996华视版《红楼梦》,宝钗的衣服便是蜜合色配玫瑰紫。
有人说宝钗不可能穿红,有人说宝钗的红穿在里面是为了体现宝钗外冷内热,宝钗不愿张扬是没错,可凤姐不是也把红色穿里面吗?石青色、翡翠色难道不是冷色吗?为什么没有人说凤姐是外冷内热呢?用宝钗的话说:“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
有人说87版电视剧里钗黛的衣服颜色反了,应该换过来。
这是原著宝钗的服装色彩:
这是刘旦宅的国画里的宝钗:
这是87版电视剧里的宝钗:
除了那块红窗帘布,这些浅黄、粉红、淡紫的衣服比原著的艳???别说87版了,北影版将宝钗的两套衣服都还原了也没看见谁夸句素净。
这是宝钗穿黛玉的衣服:
换过来就符合原著了???我读书少不要骗我。。。非常理解大家想要打破刻板印象的心情,但是有点矫枉过正了。把一个刻板印象变成另一个刻板印象,有什么意义呢?贾宝玉眼中的“不觉奢华”,在刘姥姥眼里未必。Dior两万九的马面裙,在贾府只怕拿来当抹布都嫌硌手。诸位若是信了所谓“不觉奢华”“中等家庭”“些许认识几个字”……这种话,那可真是上了曹雪芹的当了。
真要素净的也不是没有
史上最素净薛宝钗,艳冠群芳么?人间富贵花么?不说您认得出这是宝钗还是黛玉么?
当然,也没有必要拿沈从文说事,想学的话,买本沈从文的书一样可以学,不想学的话,请再多的红学家来当顾问,自己在下面玩手机,有什么用呢?
第二,从材质上来看,二色金的银鼠比肩褂非常贵重,与宝玉凤姐他们的穿着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棉袄和绫绵裙则较为保暖实用,也体现出当时的季节。绫只有贵族才能穿,包括贾府的丫鬟,棉却是平民百姓都可以穿的。
第三,大概很少有人注意到,同样是家常衣服,宝玉与凤姐的衣服一定是“撒花”“百蝶穿花”“缂丝”……宝钗的棉袄和裙子却只提了材料与颜色,只有比肩褂是二色金的,可见宝钗的衣服上花纹与刺绣应该不多,或者不显眼。
很多人提起《红楼梦》里的衣服便只拿颜色说事,没有考虑过材料与花纹,好像白的蓝的就是朴素,红的就是华丽,照这种标准,东北大花袄是不是比北静王的白蟒袍华丽?
总的来说,宝钗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鲜艳且华贵,符合宝钗四大家族的出身,家常淡雅的蜜合色棉袄与葱黄绫绵裙又中合了宝钗身上的富贵气,体现了宝钗温婉含蓄的特点。既不过分张扬,也不失了体面。
戴敦邦的“贾宝玉奇缘识金锁”系列插画基本还原了宝黛钗的服饰描写。
第四,凤姐与宝玉出场时都会佩戴许多首饰,尤其凤姐满头都是金的珠宝的发饰,宝钗却只提到一把金锁,黛玉则没有提过首饰。且宝钗是不爱化妆,即便素颜却依旧艳丽的浓颜美女。
第七回: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薛姨妈应该是很为有这样省心的女儿得意的。
第三十五回:薛蟠道:“妹妹的项圈我瞧瞧,只怕该炸一炸去了。”宝钗道:“黄澄澄的又炸他作什么?”薛蟠又道:“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了。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宝钗道:“连那些衣服我还没穿遍了,又做什么?”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五十七回:宝钗点头笑道:“他见人人皆有,独你一个没有,怕人笑话,故此送你一个。这是他聪明细致之处。但还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可见宝钗不喜欢戴很多首饰,也不喜欢化妆,但不能说宝钗就完全不戴首饰。在家里只用绾个䰖儿,正式场合肯定还是得穿戴体面一点。即便是邢岫烟与刘姥姥,也不太可能不戴首饰。戴金锁自然为的是和尚给的吉利话,从宝钗与邢岫烟的对话来看,戴红麝串为的是“这是他好意送你,你不佩着,他岂不疑心。”如果因为宝钗“不爱花儿粉儿”就认为宝钗和李纨一样素净,那黛玉那句“我没有什么金什么玉的”又怎么理解呢?是黛玉一贫如洗吗?
傅艺伟 饰 薛宝钗
1989北影版《红楼梦》也还原了宝钗的衣服,和戴敦邦的画很像。设计师很聪明地将玫瑰紫改成蓝紫色,黄绿色改成更冷的绿色,去掉了里面的红袄,只留下一件蜜合色棉袄。
宝钗不爱花儿粉儿、蘅芜苑也极其素净,让我想起范仲淹断齑(ji一声)画粥的故事。范仲淹的同学见他一直吃粥便送美食给他,他却不吃,因为他知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宝钗毕竟是大家闺秀,不是出身贫寒的范仲淹,她不是真的没有,而是不愿,再怎么喜欢素净,她的穿着也应该是低调奢华有内涵,不是一味地寒酸。
回到金锁本身,很多人说电视剧的宝钗没有把项圈放衣服里面,up却一直想不通,宝钗的项圈如何戴在衣服里面?冬天衣服穿得多还好说,夏天不会硌得慌吗?后来看孟晖的《美人图》才知道,清朝的项圈并没有国画上和戏曲、电视剧上的那么大,而是类似当时的领约,也有可能是项链。国画和越剧为了让观众看清楚,所以将金锁设计得更大,后来的影视剧大多也继承了这一点。
1987央视版《红楼梦》将宝钗的金锁做成了大项圈,只在“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时做成项链以便塞进衣服里面。
1989北影版《红楼梦》里,宝钗的金锁用一根红绳子挂着。只是up认为,既然书上是说“璎珞”“项圈”,最起码也应该是用项链挂着金锁,否则怎么称得上“珠宝晶莹黄金灿烂”呢?
贾宝玉
一面看宝玉头上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1989北影版《红楼梦》剧照,陶慧敏 饰 林黛玉,夏菁 饰 贾宝玉
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
1987央视版《红楼梦》的字是对的,颜色不对。
1989北影版《红楼梦》的颜色像一些,字不对。
《小戏骨之刘姥姥进大观园》颜色和形状大小差不多,字太小了,差点以为没刻字,剧里去掉了“比通灵金莺微露意”的情节。
这个视频里讲得比较清楚,up就不再放图了。
林黛玉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
孙温 绘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黛玉的服饰描写比二宝简略得多,只写了一件外面穿的衣服,也没有提花纹。大红色可谓黛玉的标志性颜色。羽缎其实不是羽毛做的,是羊毛做的。
大红色羽缎单氅衣
斜纹的叫“羽缎”,平纹的叫“羽纱”,也有说厚密的叫“羽缎”,疏细的叫“羽纱”。
丝织品所用的经纬线是蚕丝,它是天然长纤维,而羊毛本身的纤维较短就需要捻成纱线使用。羊毛制品自然不如蚕丝那么顺滑舒适,所以只能在外套上使用。之所以用羽毛命名,是因为这种面料织造完成以后会进行碾压,表面紧实挺括,水落在上面就会像羽毛那样抖落,所以用“羽毛缎/纱”来称呼。
清朝人误以为它真的是羽毛做的,实在是对它不了解的缘故,因为它是从“海外荷兰暹罗诸国”进口来的。羽缎还有一个很外国的名字,叫做“哔叽”,这个词在服装业里还有使用,指的是精梳毛纱织成的斜纹织物。
(摘自春梅狐狸《倭缎?羽纱?哆罗呢?谈谈〈红楼梦〉中的进口面料》)
也许是后文宝玉穿了斗篷,很多国画和影视剧都将大红羽缎对襟褂子设计成红斗篷,其实是不准确的。至于黛玉里面的衣服,书上没有写,就靠大家各自想象了。
对襟褂是这样的。
刘旦宅1982年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的插图将黛玉红斗篷里面的衣服设计成白色和紫色,想必一定是受了87版刻板印象的影响吧!
戴敦邦1978年为杨译英文版《红楼梦》画的插图里的黛玉也是穿白衣服和紫衣服,想必也是受了87版电视剧的影响吧!
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
朱漆描金龙凤纹手炉(来源:故宫博物院)
贾宝玉
小丫头忙捧过斗笠来,宝玉便把头略低一低,命他戴上。那丫头便将着大红猩毡斗笠一抖,才往宝玉头上一合,宝玉便说:“罢,罢!好蠢东西,你也轻些儿!难道没见过别人戴过的?让我自己戴罢。”黛玉站在炕沿上道:“罗唆什么,过来,我瞧瞧罢。”宝玉忙就近前来。黛玉用手整理,轻轻笼住束发冠,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将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毕,端相了端相,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宝玉听了,方接了斗篷披上。
核桃大的绛绒簪缨:
绛:深红。
绒:面上有一层细毛的厚实的纺织品。
簪:用来别住发髻使不散乱的条状装饰品,多用金属、玉石等制成。
缨:用丝或毛等制作的穗状饰物。
1987央视版《红楼梦》,探宝钗黛玉半含酸,欧阳奋强 饰 贾宝玉,陈晓旭 饰 林黛玉
秦钟:
贾母又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
荷包——用以装药品、香料等细小物品的扁圆形绣花小袋。
金魁星——黄金铸成的魁星神像,有祝颂功名顺利的意思。魁星:本作奎星,北斗第一星,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有“奎主文章”之说,后遂以此星为掌文运之神。
文星和合——“文星”又称文昌星、文曲星,星相家以其为吉星、主文运、保功名。“和合”与荷包谐音,且为中国民间所奉喜庆吉祥之神,本祀万回,清代雍正年间封天台僧人寒山、拾得为“和合二仙”。
花袭人:
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
1987央视版《红楼梦》,袁玫 饰 花袭人
第九回:
贾宝玉
袭人又道:“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给小子们去了。学里冷,好歹想着添换,比不得家里有人照顾。脚炉手炉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着他们添。那一起懒贼,你不说,他们乐得不动,白冻坏了你。”
大毛衣服——大毛:相对“小毛”而言,通常指白狐皮,也泛指其他狐、貂、猞猁等贵重皮毛中长毛可御严寒的直毛皮筩子。用这种皮筩子做的皮袄,叫作大毛衣服。
清乾隆缂金彩云蓝龙青白狐皮龙袍